2014年8月27日 道不盡失根愁 反核電影《家路》深入福島災區
福島核災發生3年多,也許世人已經開始遺忘,但福島居民被迫離開家園的遭遇,卻會是永遠難平復的。日本導演久保田直執導的311電影《家路》,是福島核災後首部針對日本大眾市場拍攝的電影,將災民內心的無奈、不平與絕望表現出來,29日也將在台灣的電影院上映。 傳承百年搏浪榮耀 不離開海的討海人
2013年公視發表的海洋紀錄片「戰浪」,以台東縣成功鎮的鏢旗魚文化為題,採海陸空拍攝手法全方面呈現漁夫搏浪鏢魚的驚險過程,畫面震撼刺激扣人心弦。 高度倚賴經驗與技術的鏢刺漁法,漁獲效率極低,海洋作家廖鴻基說它「註定消失」。它最大的敵人是歲月,因為現今從事鏢刺的漁民大多年近60歲,製作人形容他們是「最後的漁夫」。 2014年春,記者走訪成功鎮時,意外得知,新一代的繼承者已經產生。66年次的陳明賜成功地從父親手中接過鏢旗魚桿。一年半前,父親退休,陳明賜成為台東最年輕的鏢魚船長。 海洋酸化蠶食上億漁藏 阿拉斯加居民生計受威脅
一項由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所主持、發表於線上《海洋學期刊》的研究顯示,海洋酸化正在改變阿拉斯加珍貴的商業漁藏和當地住民的生計。 研究指出,阿拉斯加許多具有珍貴營養和經濟價值的漁藏,正位於受海洋酸化威脅的水域,而且未來情況將更嚴重。阿拉斯加東南和西南部的居民處境尤其危急,因為除了位於海洋酸化最嚴重的海域,過於依賴漁藏,低收入和工作機會少等根本因素,更讓他們的處境雪上加霜。 生態工作假期|經過、停留、佇足──那些東海岸教我的事
去年(2013)春天,一群人從違法的美麗灣渡假村開發現場台東杉原沙灘上出發,徒步往北走,想要到台北傳遞「來自花東的信息」。「不要告別東海岸徒步行動」成員有阿美族、布農族、外籍新移民和白浪;我也花了9天一起走到花蓮,只可惜必須先回台北準備徒步行動的後續工作,無法親身走完這265公里的路程。 公共論壇|努力不會白費 從石斑談台灣海洋保育
本期國家地理雜誌中《大魚小傳》一文所介紹的「伊氏石斑魚」,雖然只產在大西洋而不在太平洋和台灣,牠的體型大小也略遜於台灣原生種的龍膽石斑(鞍帶石斑)。但牠們已是所有硬骨魚類家族中體型最大,體重最重的魚類了。 石斑魚和珊瑚一般有集體產卵的習性,在每年的某一天,成群的石斑魚會游到外海的某處,成群集體排精排卵,像這種繁殖場在有些國家漁民發現後就會主動通報政府應予保育及禁漁,但到了台灣卻變成「好漁倒相報」,趕快告訴漁民或釣友們大家趕快去釣。我們的保育觀念實在需要加強。 近期活動 x 行動參與推薦讀者回應 |公館徒步區 試辦效果搶先報Phoenix Lin: 許多機車改鑚原本只有行人在走的窄巷,險象環生。是否局部封閉汀州路,把車流導向羅斯福路較佳?規劃貨車在離峰卸貨。然後尖峰期疏導非必要車流避開公館 ,才是成敗關鍵。 公館商圈客層多屬機車代步學生族,如何使他們改用大眾運輸也是另一關鍵。光封閉幾條支流,結果非但主流壓力無法宣瀉過小的其他支流湧入車潮 ,反而對行人產生更多危險。 訂閱 / 退訂 / 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 加 入Facebook粉絲團 |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