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3月8日 春天來臨前 讓我們一起走過廢核
為孩子做便當已做了9年, 從暴風雪中誕生的哥吉拉
我以前總覺得核武跟我所住的台灣很遙遠,像是以前冷戰時代美蘇如果大戰才會發生的事情,不過透過日本(民間或官方委託民間)的土壤檢測地圖(連結是核災後2011年度版本),才感受到遠方的核試爆原來也會影響到我們的環境,甚至,最近還有台灣民眾在立法院測到核武常用的鈽元素呢,彷彿電影裡的東西突然出現身邊似地不可思議。 推薦讀者回應 | 環境教育最佳錯誤示範訪客: 當接到這通電話時,坦白說在下的心好痛,環境教育是指運用教育方法,培育國民瞭解與環境之倫理關係,增進國民保護環境之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國民重視環境,採取行動,以達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過程。 研究著作的發表(公害防治領域),從一開始議題的選擇到最終完成刊登於國際期刊,供全球民眾的閱讀,著作發表的能力難道不是教育方法中的一種管道嗎? 再者,數年的教學在下將自己的著作與工作上的實務經驗適度調整配合課程製作相關教材, 提供學生對於環境保護有不同層次的思考與辨別評析能力, 並將整學期的授課內容做成教學報告書,對於學習成效及課程核心能力進行評估,並針對各式檢討提供改善措施及建議,當作個人教學相關證明文件。。 訂閱 / 退訂 / 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 加 入Facebook粉絲團 |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