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向大自然贖罪的料理之道 從日劇「多謝款待」談起

環境資訊電子報刊頭
2014年5月25日

向大自然贖罪的料理之道 從日劇「多謝款待」談起

網站上說明節米料理的做法

承接大紅大紫的「小海女」,以吃貫穿全劇的NHK晨間劇「多謝款待」,以破十年來收視紀錄的好成績,在今年3月底結束了;就跟戲中一直講話的米糠罐一樣,這麼紅的戲,提到什麼都會引起觀眾的好奇,而在倡導節能減碳的這裡呢,要來聊一下劇中提及的「始末料理」(善後料理)。

» 閱讀全文

  

魚比水多

十九世紀末,美國華盛頓州哥倫比亞河上一天的鱘魚捕撈成果。鱘魚漁業在西部沿海的發展較東部沿海晚,而像這樣的景象,在十七到十九世紀間的切薩皮克灣和其他東部河口是很常見的。(圖片來源:當代明信片)

那時候,歐洲的河川漫布著人類的排泄物、堵塞著沉積物,而河川的上游水道充斥著接連不斷的水壩和河堰。中世紀早期,歐洲的主要河流都還是沁涼清澈的,但到了15世紀末至16世紀的時候,閃亮的魚群為了產卵而奮力逆流而上的畫面,早已被人們遺忘。歐洲人重新在美洲的河流與河口,發現了他們家鄉已失去了的東西。

» 閱讀全文

沙地隨筆:佯裝

孩子們喜歡奔跑在南港的沙丘間

下午4時,外頭的陽光稍微轉弱的時候,我們帶著滿懷期待要去海邊玩的兄妹倆離開家,前往香山南港的沙灘。那已是新竹市最南邊的海岸,阿德和我最喜愛的一片沙灘。孩子們一下車,就熟門熟路似的越過了防坡堤,在一處沙丘脫下鞋子,在沙地上盡情奔跑與追逐。

» 閱讀全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兩岸地球日環境NGO交流收穫

中國NGO來台參加地球日的工作

4月中,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邀請中國9家NGO組織來台參加地球日系列活動,並拜訪多家台灣NGO組織交流環境工作經驗,本文是中國環境NGO工作者呂妍的參訪心得:這次台灣之行的收穫之一,恰恰是環境保護的各種工作方法──行動、呐喊、對話、學習、公眾教育甚至交流聊天都有其不同的效果和推動作用。那麼參與行動到底在什麼方面勝於長期呐喊呢?答案是,對於我們的個人成長。

» 閱讀全文

近期活動 x 行動參與

» 活動訊息託播

推薦讀者回應 |六輕工安需環境監測 環署核准因應對策

Hsu Yuan:這不是廢話嗎??開四小時就做出這結論?!難道之前十幾年都沒有這個共識??

» 閱讀全文

訂閱 / 退訂  / 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  | 加 入Facebook粉絲團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Tel: (886)2-29332233‧ Fax: (886)2-2933-2120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吳岱芝、詹嘉紋、洪郁婷、鄒敏惠‧網編:鄒敏惠
※ 感謝 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 徵信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