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10月18日 永續發展的基石:沒有資訊正義就沒有土地正義
亞馬遜原住民群情激憤為哪樁?當2012年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在里約舉行時,生活在亞馬遜河支流第一大支流辛古河(Xingu)的數千名原住民,不遠數千里迢迢,在里約大動作抗議,所謂何來? 原因是巴西政府在1970年代以綠色能源之名,要興建世界第三大水力發電站以來,當地原住民不僅將受到被迫遷徙、水路改道、對外門戶大開、水陸維生系統崩毀等危機,更從到尾對開發計畫與相關細節知之甚少,抗爭30餘年仍不能撼動當局決策,怒而利用這次全球焦點都在里約的機會,大規模造勢抗爭。 浮濫徵地爭議多 台知園區資料不足審查未過
內政部都委會於10月17日召開新竹縣台知園區第7次專案小組會議,會前,由來自竹北的璞玉自救會與支持開發的璞玉促進會,於內政部營建署前進行陳情與抗議。 在第7次專案小組會議中,自救會與促進會都對於新竹縣政府所提出的「新訂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計畫」提出陳述,經過審查委員對新竹縣政府報告內容提出建議與疑問後,認為新竹縣政府的計劃書資料不完善,應補齊後再送,因此台知園區仍未完成審查。 宜蘭農舍蓋不停 小農:農地農用很難嗎?
宜蘭農田裡房屋成長停不住,原本作為糧食生產土地,開發成低密度住宅區,改變宜蘭純樸的民情,還不斷干擾糧食生產環境,原先完整的農田生態系,蟲鳴鳥叫也減少了。農舍無法解? 昨(17日)一群宜蘭小農發起「搶救農田地景行動誓師大會」,要求社會大眾重視這件事,並從地方自治條例到中央農業法規著手修訂治理,貫徹農地農用的精神。 30年前,餿水油風暴時,當時追蹤公害問題的記者楊憲宏,比對美國公共衛生政策發展史,直指台灣食安水準晚了美國80年。今昔對照,當年所指出的問題,從主管機關、廠商到民眾等層面,如今竟仍似曾相識,那麼,今日的台灣的食安水準豈不落後百年以上? 環評細則草案修正 開發「備查」項目將表列
17日環署進行環評法施行細則修正草案的第6次公聽會,此次討論焦點為第40條「附表四」的修正對照,此表正面列出開發行為中,哪些項目可適用「申請備查」,而不須依第44條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到場關心的環團擔憂,正面表列反而造成漏洞可鑽,對此提出質疑與意見。 雖然環團們期待將可備查的項目減少,盡量由環評委員會審查,多經過討論才對環境有利。但環署綜計處認為,如此將加重環評委員的工作量,也可能反而讓許多改善的腳步變慢,他們認為環團應該要信任環署與各地環保局公務員有能力判斷送件的案子需不需要備查,或是要求環評委員會進行審核。 推薦讀者回應 |【當蘭嶼遇上特定區】觀光發展的第一步:在地食材在地生產劉祖源:打著特產之名但並非當地所生產。這樣的情形發生在台灣很多地方,我想或許旅遊的角度和深度不同吧..是要細細品味當地的人文風土還是帶回紀念品呢? 訂閱 / 退訂 / 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 加 入Facebook粉絲團 |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