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盜獵重創三仙台珊瑚礁生態 學者籲設保護區

環境資訊電子報刊頭
2014 年11月12日

盜獵重創三仙台珊瑚礁生態 學者籲設保護區

台東縣三仙台珊瑚礁生態環境極度惡化。(台灣珊瑚礁學會提供,鄭明修攝。)

盜獵使得台東縣彌足珍貴的三仙台海岸珊瑚礁正在消逝,近廿餘年來的學術研究記錄顯示,當地的珊瑚覆蓋率25年來從65%降到40%以下;即便海巡署積極查緝,盜採行為仍未見收斂。學者即建議,這片長達6公里長的珊瑚海域,應設立「三仙台珊瑚礁保護區」加強保育。

» 閱讀全文

  

違法割鰭、洗魚執法牛步 環團憂損台灣形象

查獲魚翅證據。(圖片來源:台灣綠色和平組織)

IUU(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意指「非法、未通報、未規範」的漁業,正值全球海洋資源日益枯竭之際,IUU更是嚴重威脅海洋的健康。

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指出,台籍漁船「吉發888號」涉及割鯊鯊魚鰭後丟棄魚身(finning),且將這些魚翅,非法轉載給其他漁船,種種行為卻未受到當局重視,恐重創台灣國際形象。

儘管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嚴格規定遠洋漁船轉載行為,漁業署也厲行「鰭不離身」政策,保護鯊魚等漁業資源,仍無法杜絕非法「洗魚」。

» 閱讀全文

環團提20環保政見 要求縣市長候選人簽署承諾

環團提20環保政見 要求縣市長候選人簽署承諾

九合一選戰進入倒數計時,聚焦北市柯連對決外,環保團體向直轄市長、各縣市長候選人發出問卷,要求對核電、生態保護、污染防制、食安等議題表態。環團表示「劇本由民間來寫,候選人要告訴我們在這四年內能不能扮演好他的角色。」

» 閱讀全文

喚回草原主角 美加原民合力復興「野牛文化」

美洲野牛。(來源:Larry Smith)

幾萬年來,美洲野牛造就了北美大草原生態系,也讓原住民跟土地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野牛影響了植物群落、養份的運輸和循環,創造了棲地多樣性,讓草原鳥類、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得以生存,也提供人類與其他大型動物豐富的食物資源。但自從19世紀,歐美移民開始屠殺野牛,牠們就從這塊土地上消失,造成生態改變與原住民文化的損失。

» 閱讀全文

瑞士研究:長期暴露空氣污染 增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歐盟研究發現,空氣污染會增加第2型糖尿病風險。(來源:Shenghung Lin)

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污染與第二型糖尿病呈現正相關,即使把交通相關噪音暴露、健康狀況、生活方式因素和社會經濟狀況考慮在內,結果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就PM10而言,即使在低於WHO空氣品質準則濃度時,這種關聯也成立。

» 閱讀全文

【2014選舉 x 環境】素人翻轉政治版圖 樹黨盼以護樹扎根社區

樹黨Logo,表現守護人、樹和貓狗的精神。圖片來源:樹黨FB粉絲頁。

某個周間夜晚,踏進大安區樹黨黨部。諸眾分食著晚餐,手邊停不下來的工作。今年(2014)八月初甫成立的樹黨,大方昭示政治版圖的新生力量,正悄悄蔓延。

樹黨在台北市大安、文山區市議員候選人代表潘翰聲表示,組黨的過程是一個奇蹟,其中三股力量在太陽花後合流,包括青年佔領政治、護樹跟動保的運動參與者。他表示太陽花運動後社會情勢的改變。

» 閱讀全文

海洋偵探事務社|海邊什麼垃圾最多? 塑膠、瓶蓋、保麗龍

開花母蟹(圖例:鏽斑蟳,俗稱花蟹)腹側(圖:漁業署)

垃圾來源主要為海岸遊憩與日常生活,達75.48%,高於全球的68.16% ,也遠高台灣ICC 2012年的平均值66.29%。可能因為台灣北部區域遊憩人數龐大,每年旅遊人次達數百萬人次,導致遊憩類垃圾為此區主要垃圾。

許多遊客攜帶飲食和遊憩設備,未經過妥善處置,而北部地區近年來又頻繁辦理海洋音樂祭等活動,往往在數天活動內製造數百噸垃圾,極可能在疏忽下漂向大海。

» 閱讀全文

公共論壇|六輕廠內又氣爆了! 給李進勇與張麗善的六輕治理政策建言(一)

六輕工業區。圖片來源:Alhorns

不可否認,因為六輕提供的就業機會,讓很多年輕人得以返鄉和老人家一起生活,然而,也因為六輕極盡能事地苛求一切經營成本,『節省』掉了原本是資方應該要負擔的責任與成本,轉嫁給勞工、周遭居民和環境來承擔各種污染和風險,因此,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也一再重演!

» 閱讀全文

【行動參與】您還記得海燕嗎?

海燕颱風

海燕颱風提醒了我們:氣候變遷並不止於關乎環境,更關乎正義。

世界上最脆弱的人群──最不須為氣候變遷負責的人群—卻是最先遭受最沈重的氣候反擊的人群。讓海燕颱風倖存者知道您與他們同在,不輕言放棄,誓與造成這些風暴的化石業者周旋到底。

» 閱讀全文

推薦讀者回應 |以「綠色」之名 吃白海豚豆腐的台中港擴建工程

Min-Fu Chen:

台灣讓 ‎白海豚 轉彎的工程何其多,這一次,台中港務公司以綠色港埠為名,砸60億經費打造「台中港優質港區及綠色港埠發展建設計畫」,切割了白海豚棲地,還要打造網友形容為馬桶的「白海豚生態館」。 即使白海豚會轉彎,也無法繞到3海浬外的水深之處,如此一來,棲地將限縮於苗栗龍鳳港到台中港之間,往南則限縮在六輕以北,基因交流再受阻隔。 白海豚若有感,對人類無情至此,恐已絕望至極!

» 閱讀全文

訂閱 / 退訂  / 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Tel: (886)2-29332233‧ Fax: (886)2-2933-2120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 、詹嘉紋、賴品瑀、吳岱芝、洪郁婷、鄒敏惠‧網編:洪郁婷
※ 感謝 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 徵信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