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PM2.5指標上線滿月 雲嘉南不良率最高 × 研究:生態補償效果有限

環境資訊電子報刊頭
2014 年11月11日

PM2.5指標上線滿月 雲嘉南不良率最高

PM2.5指標上線滿月 雲嘉南不良率最高


環署空保處統計1個月以來的監測結果,達第7級以上的比率以雲嘉南空品區12.70%最高,再者為中部10.95%、高屏空品區5.4%。

而10月31日當天,彰化二林地區最大日均值更高達100μg/m3。但監資處解釋,應是當時擴散條件差與監測點周遭有工程施工所致。


» 閱讀全文

  

持有熊鷹羽毛不須登記 合法取得需管道

熊鷹幼鳥飛羽上的三角形斑紋如同百步蛇圖案。(攝影:黃永坤)

目前熊鷹羽毛尚未有合法取得的管道,若不進行登記,後續就無法談合法與否。登記除了法律層面,還能回歸部落管理,部落原先即有一套管理機制,配合法令和部落管理機制,就能兼顧文化及保育合法持有。

» 閱讀全文

高雄臨海工業區污染擴張 居民要求公開健康風險評估

高雄臨海工業區污染擴張,居民要求健康風險評估要公開

經濟部預計在高雄臨海工業區擴張石化特區,高雄市政府也計畫在此發展遊艇專區,導致當地污染大增。得知高雄市環保局正執行「103年高雄市臨海工業區鄰近區域居民健康風險評估計畫」,10日大林蒲當地居民、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前往高雄市環保局,要求環團及居民應參與審查。

» 閱讀全文

生態補償效果有限 研究:少1塊棲地 補100塊才夠

澳洲用於生態補償的次生林。(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in Europe and CIS提供。)

自然棲地常因人為開發而喪失,為挽救而提出的「生物多樣性補償」計畫,經歐盟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反而會造成整體生物多樣性的流失。此外,研究人員強調,若要完全重建一個生態系,很可能需要數百年的時間。

» 閱讀全文

世界保護區大會將召開 調查:全球僅1/4有效管理

烏干達的默奇森瀑布國家公園。(來源:Ruth Hartnup)

經管紐約市動物園、水族館和全球2億英畝陸上保護區的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5日在《自然》期刊發表新研究:「保護區績效和潛能」,指出由於缺乏資金和政治承諾,全球保護區未能完全發揮保護境內瀕危動植物的作用。

» 閱讀全文

生物多樣性|重建即新生:走訪災後仙台海濱,思考環境和諧

蒲生潮灘。(圖片來源:李沛英)

東亞為全世界遭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區域,近年來自然災難的規模與造成的損害,皆為前所未見,身為日本鄰近國、同樣遭受地震威脅的台灣,更應了解與學習日本政府、人民與團體在面對毀滅性自然災難時積極處理的精神,並取法其重建的思維與經驗。

» 閱讀全文

生物簡介|固守家園的淡水蟹

台灣南海溪蟹 (Nanhaipotamon formosanum),產於台灣西部與澎湖的低海拔地區,在水源附近挖洞穴居,耐旱程度較高。(圖片攝影:施習德)

在平地與高山的淡水溪流中,也能發現不少的螃蟹,其中毛蟹(日本絨螯蟹)是大家較為熟悉的,但毛蟹僅有在幼蟹與成蟹階段才棲息在溪流中,秋天則會集體遷移到河口繁殖,使幼體能在海水中成長,數次蛻皮後,才會再度進入河口與溪流環境。

另一群具有陸封型習性的螃蟹,整個生活史均在淡水環境中完成,無須進入海洋,是學者們定義其為真正的「淡水蟹」。

» 閱讀全文

公共論壇|螃蟹墳場,誰之責?

開花母蟹(圖例:鏽斑蟳,俗稱花蟹)腹側(圖:漁業署)

萬里蟹推廣活動的問題在哪裡?在於它所宣稱的「嚴選」並不嚴選,僅僅遵守法規不能算嚴選,就像不闖紅燈不能拿出來說嘴。

嚴選就是在萬里賣的螃蟹要比別人更多的保育管理,例如體型要更大隻、全年不抓抱卵母蟹、有詳實卸貨數量申報與稽查機制,甚至是管制捕蟹漁船數量。

» 閱讀全文

公共論壇|六輕回饋金,是雲林補藥或毒藥?

李進勇與張麗善都在盤算如何讓六輕電廠回饋金,為他們的競選支票買單。 圖片擷自:自由時報

今年雲林選情緊繃,兩位縣長候選人為了競爭選票,不斷加碼各式「免費政見」之支票,現在還口徑一致地提出要讓「六輕電廠回饋法制化」(註1),這樣的行為,其實已經形同勒索六輕,同時犧牲我們的生命健康來為其競選支票買單!

» 閱讀全文

近期活動 x 行動參與

» 活動訊息託播

推薦讀者回應 |聯合國呼籲因應氣候變遷 澳洲總理:煤才是未來

Shih-hsu Hsu :

澳洲雖然是已開發國家,但也是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之一,澳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經濟活動集中在自昆士蘭、新州、維多利亞州的沿海地區,越來越強的洪水、颶風、森林大火每年都造成幾百億澳元的經濟損失,但澳洲卻是已開發國家中最支持發展煤業的國家,連中國都已經開始減少燃煤發電及開發了,看來廢除碳稅沒有遭遇太大反彈後,Abbott也不想再遮遮掩掩了

» 閱讀全文

訂閱 / 退訂  / 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Tel: (886)2-29332233‧ Fax: (886)2-2933-2120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 、詹嘉紋、賴品瑀、吳岱芝、洪郁婷、鄒敏惠‧網編:洪郁婷
※ 感謝 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 徵信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存檔